圆满落幕|泌码科技参展第六届全球精准医疗(中国)峰会

  • 发布时间:2021-09-06

2021年8月27-28日,第六届全球精准医疗(中国)峰会暨2021第三届肿瘤免疫治疗领袖峰会(CILS2021)暨2021第六届基因检测和体外诊断大会(GTIF2021)在广州召开并圆满结束。千余位精准医疗行业参与者出席,汇聚专家学者、医药企业、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公司的代表等,共话全球精准医学临床及产业进展,传递前沿科研成果,把脉产业创变。

泌码科技B28展台活动现场

此次泌码科技不仅作为参展单位,给大家带来了最新的单外泌体蛋白组分析服务和科研产品,蔡延玲博士也同时在分论坛三——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 | 2021第六届基因检测和体外诊断大会分会场中,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外泌体高通量识别技术与液态活检的主题演讲。蔡延玲博士不但和大家分享了目前领先的单个外泌体分析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就PBA(Proximity Barcoding Assay, PBA)技术如何提供解决方案助力提高单外泌体检测通量及灵敏度做出了分析,同时介绍了PBA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临床研究中的成果和最新进展。

在主题报告中,蔡延玲博士提到“当前很多重大疾病早筛由于受检测技术的限制,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外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液态活检,具有成为诊断或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细胞外囊泡包括像外泌体、微囊泡及凋亡小体,它们携带细胞的成分比如蛋白、核酸等,去执行细胞想要执行的功能,例如肿瘤细胞的外泌体促进肿瘤转移生长,血小板的外泌体促进凝血,免疫细胞的外泌体调节免疫功能,多功能干细胞的外泌体有组织修复以及再生的功能。它们像漂流瓶一样,可以穿过人体很多自然屏障,比如血胎、血脑屏障等,这样就可以把身体器官中的一些健康相关的信息带到我们的血液循环。”

围绕单外泌体检测的重要性,蔡延玲博士介绍到“当疾病发生时,与疾病相关的外泌体只占血液外泌体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在常规分析中,外泌体的异质性分析是丢失的,疾病特异性外泌体信号往往会埋没于总信号中,很难检测到。目前常规的外泌体检测流程包括超速离心、纯化等,并不适合临床检测实验室的使用。外泌体异质性的信息获取可以通过高通量单个外泌体的分析去实现,但由于外泌体体积只有细胞的百万分之一,难以通过单细胞的技术像流式细胞仪和显微镜等去检测纳米级别的粒子。” 蔡延玲博士对现有的单外泌体检测技术,例如流式、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微流控技术等,都做了详细的讲解。

单外泌体检测技术现状

蔡延玲博士详细介绍了泌码科技的PBA技术,PBA突破了传统单外泌体检测技术的荧光种类数少、外泌体粒径分析范围窄、通量和灵敏度低的限制,无需超速离心提取外泌体,只需微量体液,可实现同时对单外泌体表面上百种蛋白进行检测。PBA技术用特殊涂层的表面捕获外泌体,用DNA序列编码外泌体表面蛋白、单个外泌体及样本,最终测序后可得到样本中有多少外泌体,以及每个外泌体有哪些表面蛋白等信息。最后蔡延玲博士介绍了单外泌体检测PBA技术在小鼠纤维化、人的结直肠癌、新冠肺炎研究上的应用,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在陆续发表中。泌码科技将持续与医院开展临床样本合作,通过检测外泌体,在疾病发生后大规模筛选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验证和研究,争取实现更多特殊疾病的早筛。

泌码科技致力于尖端分子诊断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改变疾病的诊断方式,实现更无创、更准确有效的疾病诊断,从而使患者受益。泌码科技基于丰富的外泌体项目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完整而稳健的外泌体分离、鉴定、单个外泌体表面蛋白检测、测序、生信分析的方法。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数据库—外泌体图谱,结合大数据分析,在疾病的早筛、早诊、伴随诊断等领域不断取得成绩。目前我们整合了高标准的样品处理平台、高通量测序平台、生物标志物平台、生物信息平台等多个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使合作者的样本在各个阶段的处理流程中实现无缝式连接,提供外泌体研究的“一站式”服务。